尊敬的老师们、亲爱的孩子们:

大家上午好!当我们还来不及回味漫天飘雪的诗意、来不及尽情享受一年收获的喜悦的时候,短暂的寒假就向我们告别,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。还记得吗?上学期开学典礼上,我曾经勉励大家要做一个完善自我的人,做一个学会自主的人,做一个走向自信的人。休业式上,希望同学们在完善自我中,要塑造自然的气质、自然的心态、自然的人格,拥有美好的心灵、向上的精神、健康的体魄。

刚才,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,国旗护卫队的护旗手和全体师生整齐的队列和饱满的精神面貌,让我为之感到欣慰和自豪。这是一种力量,一种精神,一种信仰,更是一种习惯。

由此,我想今天与大家共勉的主题是“让好习惯成就更好的人生”。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过,“人生,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。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,欢乐地前推后挤、相濡以沫;一旦进入森林,草丛和荆棘挡路,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,寻找各人的方向”。那么,我要说,各人所走的路、所寻找的方向,从某个角度讲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不同的习惯。不同的习惯可能就让你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,成为与众不同的你自己。

因为习惯与人格、品质相辅相成,习惯影响人格、品质,人格、品质更会影响习惯。同样,我们一直所倡导的自然、自主、自信等品质,其实也要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。

正如,叶圣陶先生所说的,“教育是什么?就简单方面讲,只须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” 。从这点来说,养成良好的习惯,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的多,它是人生旅途中独立远行的资本。可以说,一个人未来发展得好不好,人生之路走得远不远,主要是看他有没有从小养成好习惯。所以有人说,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。

我始终坚信一个学生只要养成了好的习惯,即便现在不怎么突出,以后也一定会好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,从上个学期以来,我们把“狠抓习惯养成,让习惯成为自然”作为人格教育的重点。

我们倡导大家首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,如,卫生习惯(注意个人卫生、教室场地卫生做到垃圾不落地、不随地吐痰、学会整理抽屉、书桌、书包)、文明习惯(弯腰、微笑、点头等,文明用餐、用餐不剩菜、自觉排队等)、劳动习惯(值周班、家务、实践)、锻炼习惯(广播操、跑操、运动等)。刚才,我们在升旗仪式上自觉地向国旗行注目礼、行队礼,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明习惯。

其次,要努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。我们明确提出了八项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,即先制订计划后学习,有学习计划习惯;先做好预习后新课,有课前预习习惯;先完成复习后作业,有及时复习习惯;先估定时间后作业,有限时训练习惯;先弄清原因后纠错,有错题积累习惯;先随手笔记后整理,有知识归纳习惯;先动脑思考后请教,有独立思考习惯;先注重基础后拓展,有阅读课本习惯。

除了这些习惯,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好习惯需要养成。如好的阅读习惯,与书为友,与书为伴,它可以丰腴我们的精神世界,让精神更润泽、生命更灵动、心灵不荒芜。又如好的生活习惯,早睡早起、保持清洁、不吃不洁零食、等,它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、充沛的精力,让我们做事更有条理、更有秩序。

当然,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,有科学研究表明,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头3天,决定在一个月,稳定要3个月。不论是读书学习、还是生活锻炼,都贵在坚持,贵在战胜自己,需要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,战胜自身的懒惰、散漫等弱点,向着长期的目标,坚持自己的激情,即便经历失败,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。只有坚持,习惯才可能成为自然,上升为素养。

老师们,同学们,新学期必须要有新气象。我非常期盼同学们在这些方面有一个出色的表现和更大的突破。

我期待看到你们在午休静校、自主整理课上忘我、忘时、忘物的埋头和专注,期待看到你们在日常课堂上思考、提问、笔记的抬头和灵动,期待看到你们在课余慢慢咀嚼课本、及时整理错题、无私帮助同学的身影和热情,期待看到你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、挥洒汗水、尽展天性的阳光和灿烂,看到你们在跑操时整齐的步伐,响亮的口号。。。。。我相信你们能行!一定能够行!

老师们,同学们,习惯是一种素养,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。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养成好的习惯,让好习惯植根于心田,外化为卓越行动,成就更好的自己、更加美好的人生!谢谢大家!